|
|
@ -0,0 +1,45 @@ |
|
|
|
|
|
学习总结 |
|
|
|
|
|
AI雷达是通过“天轨(蓝色,多方主力价格控制线)”与“地轨(黄色,空方主力价格控制线)”,结合K线形态判断个股底部启动与上涨趋势的工具,核心围绕“阴线下跌特征+关键阳线信号+轨道趋势”展开分析,以下是具体总结。 |
|
|
|
|
|
一、AI雷达核心逻辑与信号体系 |
|
|
|
|
|
1. 核心定义:天轨与地轨 |
|
|
|
|
|
天轨(蓝色):代表做多主力对价格空间的控制线,上涨阶段天轨由平转朝上是趋势强化的关键信号。 |
|
|
|
|
|
地轨(黄色):代表做空主力对价格空间的控制线,底部阶段地轨朝上或天地轨走平,是空方无力打压的标志。 |
|
|
|
|
|
2. 核心信号:分阶段判断 |
|
|
|
|
|
(1)底部启动信号(3个前提+2根关键阳线) |
|
|
|
|
|
需先满足3个前提条件,再通过2根阳线确认底部: |
|
|
|
|
|
前提条件(需同时满足) |
|
|
|
|
|
1. 定位个股“阴线下跌区域”,作为分析基础。 |
|
|
|
|
|
2. 此轮连续下跌的阴线数量,多于上一波下跌的阴线数量(空方释放更充分)。 |
|
|
|
|
|
3. 此轮阴线的最低价,低于上一波阴线的最低价(创短期新低,底部更明确)。 |
|
|
|
|
|
4. 地轨呈朝上趋势,或天地轨整体走平(空方力量衰减,多方开始蓄力)。 |
|
|
|
|
|
关键阳线识别(按顺序) |
|
|
|
|
|
1. 试盘阳线:满足前提后,阴线后的第一根阳线,作用是主力试探市场承接力。 |
|
|
|
|
|
2. 启动阳线:试盘阳线后的第二根阳线,意义是底部确认完成,可低吸布局。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(2)上涨趋势强化信号:金刚一击 |
|
|
|
|
|
触发条件:上涨过程中,天轨线由“平”转为“朝上”。 |
|
|
|
|
|
对应K线:天轨转向时的阳线(又称“拉升阳线”)。 |
|
|
|
|
|
核心意义:多方主力正式发力,上涨进入加速阶段,趋势稳定性强,可持有或加仓。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二、当前功能的待完善方向 |
|
|
|
|
|
AI雷达在信号识别上有明确框架,但实际应用中仍存在3个关键痛点,需补充完善: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1. 缺乏明确的止损信号定义 |
|
|
|
|
|
问题:当前仅定义“启动信号”和“趋势强化信号”,未说明“信号失效后的应对方案”。例如,满足底部启动条件(出现启动阳线)后,股价未上涨反而跌破地轨,此时无明确止损点位或退出规则,易导致投资者被套。 |
|
|
|
|
|
完善需求:需补充“止损触发条件”(如跌破地轨多少幅度、连续跌破几日)和“止损点位设置”(如以启动阳线最低价为止损线、或以地轨线作为动态止损线)。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2. 震荡行情中的信号筛选机制缺失 |
|
|
|
|
|
问题:震荡行情中,天地轨易频繁交叉,连续阴线数量、最低价的“对比基准”(上一波下跌)难以界定,易产生大量虚假启动信号(如出现试盘/启动阳线后,股价仍在区间内震荡,未形成有效上涨)。 |
|
|
|
|
|
完善需求:需增加“震荡行情过滤条件”,例如: |
|
|
|
|
|
限定“上一波下跌”的时间范围(如近10个交易日内的下跌波段),避免基准模糊; |
|
|
|
|
|
要求启动阳线的成交量需大于前5日平均成交量(验证多方力量真实性); |
|
|
|
|
|
天地轨交叉次数超过阈值(如3日内交叉2次)时,暂时屏蔽启动信号。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3. 不同风格个股的适配性不足 |
|
|
|
|
|
问题:当前信号规则未区分个股类型,小盘股(波动大、主力控盘度高)、大盘股(波动小、资金分歧大)、成长股(趋势性强)、蓝筹股(震荡为主)的“天地轨信号有效性”可能存在差异。例如,小盘股的“金刚一击”涨幅可能更快,但持续性差;蓝筹股的天轨转向可能更缓慢,信号滞后性强。 |
|
|
|
|
|
完善需求:需针对不同风格个股优化参数,例如: |
|
|
|
|
|
对小盘股,可缩短“连续阴线数量对比”的周期(如近5日vs近3日),对大盘股则延长周期(如近20日vs近10日); |
|
|
|
|
|
对成长股,可降低“金刚一击”的成交量要求(趋势延续性强),对蓝筹股则提高成交量要求(需更强资金推动)。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三、应用总结 |
|
|
|
|
|
AI雷达的核心价值是“将主力控盘的价格逻辑,转化为可量化的轨道+K线信号”,适合在“明确趋势行情”中判断底部启动与趋势强化,但需结合待完善的止损、筛选、适配规则,才能降低实际操作中的风险。实际使用时,建议先通过历史数据(如中国宝安的底部案例)验证信号有效性,再结合个股风格调整参数,避免单一依赖信号决策。 |